“双碳”即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简称。“双碳”政策旨在解决以二氧化碳为首的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全球气候变暖问题,以及人类社会长期的生存问题。随着“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成为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对如何上述宏观目标的梳理、探讨和解读,各界及各行业均展开了不同角度的讨论。同时,数字化及智能化技术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不仅向各个产业场景深度渗透,并且构建起数字经济整体发展的智能化底座。
在全球“碳中和”的趋势下,中国也在国家层面首次提出“双碳”目标。作为重要的碳排行业之一,发电行业正在面临着可再生能源占比迅速提升、分布式能源快速增长、能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消费者需求更加多元等方面的变化。同时,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电力行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
一、国内外氢能发展现状及趋势 二、建设大规模绿氢制备基地,支撑“双碳”目标实现 三、氢能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本文将碳排放拆解为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四个关键要素,以此为着力点,对我国过去的碳排成因和未来的减排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本报告的研究聚焦化工行业的零碳生产情景。本报告中,零碳生产即在化工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达到二氧化碳的净零排放(可利用CCS等末端处理技术),最终产品为零碳化工产品。在此基础上,化工行业应优化原料来源,促进生产过程和原料的零碳,与上下游行业共同努力实现全生命周期净零排放。低碳生产是零碳生产的过渡路径,即大幅度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化工行业需要充分利用多样的碳减排手段,从能源和原料角度,降低甚至消除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促进化工行业的碳达峰和碳中和。
石化石科院&德勤:迈向2060碳中和,石化行业低碳发展白皮书 点击下载
展望未来,伴随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趋势,以碳中和作为远景目标,既是行业本身面临的时代挑战,也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竞争力、实现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机遇。企业应化挑战为机遇,积极拥抱产业变革、顺应低碳发展趋势。通过不同时期可采用的碳减排技术对石油化工生产过程碳减排贡献进行预测,在2060模型测算情景下,典型炼油企业可实现净零排放。
一份完整的食品被消费之前大概会经过七大环节,这些环节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有害物以及有害气体的排放,与政府报告提出的“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互斥。由此本报告基于碳中和目标,解析食品饮料产业链上不同环节的碳排放量百分比,通过相关措施及分析部分公司案例来详解食品饮料企业如何做到有效“碳中和”。
白皮书从市场规模、地域分布、技术分布及应用分布等角度,梳理了全球及我国储能市场发展状况,结合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储能市场更新、典型企业分析,通过对我国储能政策与市场规则的洞察,总结分析储能价格与商业模式。
该报告是中国国家发改委和德国联邦经济和气候保护部(BMWK)指导的中德能效工作组框架下具体成果之一。中德能效工作组是落实中德能效领域合作相关备忘录要求的具体行动,每年开展一次工作组会议,由两国轮流举办。
报告宗旨之一是立足实践、展望未来,力促更大范围的协同创新,积极促进各类主体和资源集聚,共同推动数智技术与行业实践结合,为产业转型升级、能源系统革命、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开辟新的路径,确保中国“碳达峰、碳中和”与百年大计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