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科技部与重庆共建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式揭牌

发布时间:2020-07-22 15:56:15

近日,科技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省部共建的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在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正式揭牌。

近日,科技部与重庆市人民政府省部共建的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在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正式揭牌。

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6月28日,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仪式在重庆医科大学袁家岗校区第二教学楼316会议室举行。重庆市政府副市长熊雪,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凌凡,市科技局局长许洪斌、一级巡视员徐青,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覃正杰,市卫健委副主任周林,学校党委书记刘宴兵、校长黄爱龙,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智彪出席揭牌仪式。副校长杨竹主持仪式。

徐青宣读了科技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批准建设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批文,并为王智彪教授颁发了实验室主任聘书。

在热烈的掌声中,熊雪、许洪斌、刘宴兵、黄爱龙共同为实验室揭牌。

刘宴兵代表学校致辞,对市委市政府,市科技局、市教委、市卫健委等部门对学校发展的关心支持表示感谢。刘宴兵简要回顾了重庆医科大学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充分肯定了超声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在抢占国际前沿制高点、培养和输送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微无创医学学科发展、培育微无创医疗装备产业、保障人民健康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

刘宴兵表示,学校将继续整合全校资源、举全校之力,全力支持实验室的建设与发展,争取早日将实验室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微无创医学研究高地,希望实验室继续传承和发扬好“西迁精神”,牢记初心使命,精准聚焦国家和行业需求,锐意创新、开拓进取,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能力,充分发挥好在科技创新中心、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西部医学中心建设中的支撑作用,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服务人民健康、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王智彪介绍了实验室的建设历程和运行情况。实验室以领先国际的超声治疗技术为主线,围绕强声学与声学效应、多模态影像监控与智能精准治疗、超声治疗临床研究与大数据三个研究方向,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战略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成功搭建了以超声治疗为代表的微无创医学学术和技术平台。

迄今为止,实验室研制的具有我国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扶刀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海极星超声波妇科治疗仪等系列超声治疗设备已获38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准入,出口了26个国家和地区,在英国牛津大学丘吉尔医院、德国波恩大学医院等2800余家医疗机构应用,治疗肿瘤患者超过15万例、非肿瘤患者200余万例。

王智彪表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坚持以“立地顶天”为发展定位。“立地”方面:一是在32年原始创新积淀及18年国重培育的基础上,坚持把原创性超声治疗成果写在祖国(世界)大地上,服务于人民健康、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志在成为高水平人才汇聚、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顶天”方面:一是攻关高能声学和聚焦超声外科重大科学问题的创新平台建设;二是持续引领超声治疗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力争形成超声治疗的中国(全球)方案,保持我国在超声治疗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将继续依托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由大产业拉动大科学发展,同时通过进一步地大科学研究,托起原始创新产业集群。

市科技局和学校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团队骨干成员和媒体代表参加揭牌仪式。

据介绍,重庆医科大学超声医学工程重点实验室于2002年12月获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在科技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市科技局、市教委、市卫健委等部门的协同推动下,经过18年的培育,于2020年3月获科技部与市政府联合发文批准依托重庆医科大学建设省部共建超声医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交通大学—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2020年6月28日下午,市政府副市长、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熊雪一行来到重庆交通大学双福校区,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凌凡,市科技局党委书记、局长许洪斌,市科技局一级巡视员徐青,市委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覃正杰,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中祝,市交通局科技处处长蒙华;学校全体在家校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周建庭副校长主持揭牌仪式。

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李天安代表学校,向熊雪副市长一行莅临学校表示诚挚欢迎,向长期以来给予学校关心指导帮助的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教委、市交通局等市级有关部门表示衷心感谢。李天安表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揭牌,标志着学校在科技创新中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在学科专业建设上迈上了国家级新平台,在创新驱动发展上迈入了跨越式新征程;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和重庆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中国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是重庆交通大学责无旁贷的光荣使命。

李天安汇报了学校依托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平台的下一步发展思路举措,承诺将举全校之力、集全校之智,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建设好国家重点实验室,在赋能添智高新区、科学城建设中展现新作为,在融入服务交通强国、西部大开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藏铁路等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建设中实现新突破。

市科技局一级巡视员徐青宣读了批文、并为实验室主任(周建庭)颁发聘书。副校长、实验室主任周建庭围绕实验室建设目的定位、目标任务、研究方向和主要研究内容、队伍与能力建设、组织架构与运行管理、经费投入与保障措施,对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作详细汇报,恳请与会领导、专家全方位、多角度大力支持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持续向好发展。

市政府副市长、重庆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熊雪,市科技局局长许洪斌,重庆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李天安,重庆交通大学校长唐伯明共同为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揭牌。

据了解,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于2010年获科技部批准,纳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计划。实验室由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建庭担任实验室主任,主要针对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的复杂环境和条件,开展山区桥梁结构行为与控制、山区桥梁智能监测与先进维护、山区隧道力学行为与运营安全三个方向的研究。

地形地貌险峻、地质环境复杂、气候条件严酷、自然灾害频发的情况下,如何安全建桥与防灾减灾;在高温差、高湿差、高盐碱、高紫外线等条件下,如何实现桥梁的安全与耐久使用;在高寒、高地温、高水压、高地震烈度、高地应力等条件下,隧道如何安全建设和运营等,这些都是实验室研究的重点问题。目前,实验室已累计投入超过2.5亿元,建设超过2万平方米的试验场地,打造了国际领先的山区桥隧结构环境/荷载综合试验平台及全国领先的隧道及地下结构三维模型试验平台。近5年先后承担纵向科研项目28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58项,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周建庭表示,今后,实验室还将持续开展科研能力建设,包括建设国际领先的大跨拱桥试验平台、桥梁主动风洞试验平台等,建成完备的山区桥隧高端试验平台,引进培育4-6位院士等高层次人才,建设三支高水平创新团队,在理论和技术上支撑新的9座世界第一的重大桥梁和隧道工程,持续开展科技创新,继续保持我国拱桥水平世界领先的地位,为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运维提供重要支撑。

揭牌仪式后,熊雪副市长一行与相关领导、专家实地考察指导了山区桥梁及隧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桥梁实验楼、隧道实验楼),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朝涪河段4.5米水深提升工程试验基地、三峡水运新通道试验基地),详细了解实验室平台及学校建设发展现状成就。

高新区管委会、市科技局、市教委、市交通局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学校相关部门及学院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并见证揭牌。

来源:重庆医科大学、重庆交通大学